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综合评论
      分享到:

      尹维新中国画作品(冰竹系列)观摩座谈会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1-08-31 20:33:39 来源:网络
         

        冰清玉洁不染尘

                 ----尹维新中国画作品(冰竹系列)观摩座谈会

                1月7日,华中师范大学尹维新教授的中国画作品(冰竹系列)观摩座谈会在京召开。座谈会由《文艺报》理论部和《中国画》丛刊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山东、湖南、湖北等地的专家、学者20多人与会。现将发言整理如下:

        罗世平(主持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史论家)

          首先,我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来出席会议。尹维新是从事艺术教育的教授,他从七十年代开始在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中间虽然转战几个行业,但他的绘画从未间断,坚持中国花鸟画的学习与创作,并且长期进行对花鸟画的传统与现代形态观念的探索与追求。一直在做与他的性情和中国文化艺术精神与现代美术发展相关联的一些事情,20余年下来,他的绘画艺术有比较大的进展。他这个人的特点是有想法、有追求、很严谨、谦虚、不外露、不张扬、从不炒作自己。这次在康征先生的再三怂恿下才将他的近作拿出来让在座的同仁、批评家给他提提意见,以便他在今后的中国花鸟画方面近一步有些突破与创造。下面就请各位专家、教授、画家、批评家聊一聊,谈一谈对他这些作品的看法。  

        于名川(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协插图与装帧艺委会常务副主任)

                我与尹维新相识是1991年,他寄来几幅中国画作品图片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如:《春塘》、《山墙》与《丰年》,参加“人美社”与台湾联合主办的全球华人书画大赛。我看到这几幅作品后认为他的作品富有乡土气息,感觉很好、很亲切,便鼓励他继续努力,他也很快和我取得了联系。在后来十余年的交往中,他非常勤奋好学、虚心谨慎、勇于探索。从今天这些“冰竹”画作品来看,在艺术上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他加用了一些矾和采取了正反作画等手法,在技法上作了一番探索,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特殊的效果。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美术评论家)

          尹维新先生这些画竹的作品,在融合中西和运用一些现代艺术语言方面,有他的追求,并且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不潦草,不率意,对待艺术事业兢兢业业,他在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上下了一番功夫。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画坛上曾出现了一种新的画风,后来被人们笑谈为“手按脚踩屁股踹”,一时什么 “点彩法”、“喷洒法”应运而生。我看维新先生的画并非那欺世盗名之辈。  画竹,在我国源远流长,代有名家,如宋代就有画竹高手文同,元代有元四家,他们虽以山水画为名,但多有画竹。如吴镇,倪云林常以竹为绘画题材。倪云林有画论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尔”。他画的竹不求形似,提出了主观审美意识论。赵孟钜嘤惺?疲骸笆?绶砂啄救玺Γ?粗窕剐瑁ㄈ孕瑁┌朔ㄍā??钡莱隽恕笆榛??础敝?恚?岢鲆允槿牖?A硗猓?踊?裆系墓勰羁矗?未?耐?岢� “胸有成竹”,而清代郑板桥却提出“胸无成竹”。还有近现代的吴昌硕、虚谷、齐白石、潘天寿等集历代画竹之大成,他们都有画竹精品流传于世。可以这么说,中国画画竹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而维新先生选择了画竹这个课题,我感觉到他是选择了一个最难攀登的高峰,他企图从西画那里得到借鉴,表现他的生活感受。在这些作品中我最欣赏的是《蕉竹雀语》《冬晨》《寒林》这几幅画,尤其《蕉竹雀语》的画面感觉很谐调、清新与透亮,保留了中国画传统的绘画语言。我认为维新先生通过这次座谈会后会成为他绘画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我们将期待他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赵力忠(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评论家)

          现代的画家都讲求自我包装、自我宣传和自我张扬。而尹维新却谦谦不争。当我今天走进这个会场,看到他的这些作品给我感觉的第一个印象是“平”与“淡”,他是抓住这一点做文章。和现在的一种思潮刚好相反,他是在“平、淡”里去丰富它。第二个印象就是满,这个也和中国画界现实情况不一样,现在的许多人两分钟、五分钟画好一幅画,讲求短、平、快,追逐市场效益,而他却是在画的里面下了许多功夫。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对待每一件作品都是很投入的,是用心在画。如果说他的画还存在着某些不足,我认为这与他学习西画有关,比如说我们认为带有写实色彩意味的那两幅画,就有西画风韵的因素。西画与中国画的观念是不同的,我想可能是他在拿着中国画的笔画中国画的时候,头脑里仍然还残留着过去一些西洋画的作画理念。另外画面风格既然 “满”,但不等于说不需要去提炼,同样应该很慎重的对待画面构成的每一个要素,使得他的作品精益求精。   

        李魁正(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今天,我看到了尹维新的画,给我的第一个视觉感受,就是灰色的冰竹,冬日的和谐,一个灰色的和谐美,我觉得他是有感而发的,给人以亲切、静穆与淡薄之感,应该说,是非常好的;第二个感受是他开拓了冰竹画的新境界,这不容易,也很勇敢。尹先生的冰竹画,从竹的精神层面上看,有一种大胆的开拓与推进。以前,很少有人去画冰竹,他一改中国画画竹传统的程式与手法,当然,他改得好与不好,还有得进一步完善。这个冰竹,已经不是文人的竹子了,他开辟了一个新的课题,他将这个冰竹放在特殊时空里,必然会有一些难题,并且是前人不去做的事情。既然选择了这个课题,就需要他在一段时间里,死不回头。  下面我再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个就是笔墨问题,前人画竹的笔墨语言已经非常完善了,有那么多大师在我们前面挡着,是很难突破的。他的这个冰竹,显然应该有它新的技法、新的韵味和新的形式语言。  第二个在造型上,因为他创立了冰竹,在造型上还偏于拘谨,竹子的结构特点、形式语言还不够明确。比如雪压冰冻之竹是一种什么样的旋律,是以向上、向下还是以横向为主,应该琢磨这方面的问题;新的冰竹形式离不开意境和时空的设定。  再一个就是图式语言,所谓图示就是点、线、面,黑、白、灰的组合与拼接,传统的东西被人们嚼来嚼去已经没有办法了,现代的花鸟画,现代图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要想突破就必须在图式上下功夫,这个视感与视引力,我们不能忽视它。前面所说的灰色的冰竹,冬日的和谐是他已经找到的一种基调,还有没有新的基调呢?能不能以灰为主,以黑为点;或者以灰为主,以白为点?再谈到中国画用粉的问题,这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如果他能勇敢地去攀登,将会大有可为,前人用色忌讳的掺粉与石色说不定恰好是实用点。事实上前辈大家已经用过,比如说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彩与冲粉就是一例;大师们往往是找到一个点深挖下去,锲而不舍,李可染就是找到了逆光点后,继续深究,便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所以在用粉问题上,他不能退却,如果能勇敢面对且能用好,将会有所突破。冰竹的表现除了用水来降低其色度外,还应该用点白粉,就看怎么用,用多少。他过去学习西画,在这方面有优势,其实有许多大家都是学西画起家的,如林风眠、徐悲鸿等。西画与中国画有互补互用的东西,我们可以去深入的探究,相信会出现中国画新的面貌。   

        杨庚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美术评论家)

          尹维新先生经过二十余年虔诚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灰色、素雅与萧疏的美学韵味。与一般人不同,这跟他从不张扬的个性有关。我还觉得他的画是在表达他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感而发,见景又见情。当我看到他的画,便想起了徐悲鸿表现寒雀的一幅作品。但是我觉得维新的作品还应该往深处走,在表现冷的后面透射出一种精神来。灰调子的表现是很难的,除了在书法上再下些苦功夫外;还应该在绘画材料上进一步做些研究,比如纸和墨,古人研磨是个静心的问题。因为他的画淡墨用的多,更应该做一些探索。当然他的冰竹画还处在探索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允许有这个过程。从当前的画面看,显得有些过繁,是否可以由繁到简,使得画面更显精炼。这些只是表面的感受,深层的内容还需要对他的画进行反复的研究与探讨。   

        滕守尧(中华美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与尹维新教授交往十余年,接触他的作品比较多,也评过他的画。他是用新的认识眼光表现一种禅意,显得清净、清新与淡雅,表现出了他的一种平静的心态,没有被当前社会的浮躁现象所影响。我认为一幅完整的、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具备三个层次:一是作品的形式意味层次,二是作品的文化意味层次,三是作品的个性意味层次。我们用这三种层次来反观维新先生的作品,我认为他都有所觉悟,尤其在第三种层次上他表现的更为突出。他的冰竹画既与前人的不同,也与周围人的不同。在第二个文化的层次上也是具备的,因为竹子这个题材本身就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具有深层的美学意蕴。如果要说他绘画的形式,虽然具有他个人的艺术面貌,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前面我对艺术形式的解释是与一切生命相关联的一种内在形式,我想既然与人的生命现象是相同的,东方人的艺术如此,那西方人的艺术是否也是如此?经考察,西方人的艺术形式意味确与我们的形式意味相通,如古希腊的雕塑《米洛斯的维娜斯》上身螺旋向上,而下身的裹衣衣纹的方向却是朝下,正是给人一种相反方向的力度美。那么,维新先生的这些作品的艺术形式虽然表现了这种预示死亡意味的寒冷一面,却缺少那种与之相反的象征生命的温暖一面。我想维新先生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如果悟出了这样一种反者道之动的艺术哲学原理,将会使得那些欣赏他的艺术作品的人们从心理上得到一种平衡,而这样的艺术形式意味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认同。   

        翟 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评论家)

          我感觉这个会议质量很高,我说几点吧:  第一点是祝贺画家尹维新先生有新的突破。我常与许多画家打一个比方,就是“网包包土豆”。全国画家有许多,他们的笔墨修养、文化修养与各方面修养都不错,就像一袋麻包里的土豆,一个个都很丰满,水平也很高,但没有新的创造,一个也出不来,互相掩埋。如果其中有一个能暴出一颗硬芽把这个麻袋顶破,我们就可以顺着这颗硬芽把它拽出来。而维新就是暴出了这颗硬芽的人,是他的胆识与各方面水准的集中体现,他将冰与竹结合起来,不多 见,是他的一种创造,过去偶然画雪竹是有的,但他将冰竹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来研究她,过去是没有的。  第二点,人们过去画竹,往往以竹竿为主体,配以竹叶。而维新先生的冰竹却把竹叶作为主体,在竹叶上做文章,相对的竹竿退到了第二位,作为衬托,这是他又一大特点。  第三就是他的作品意境,我把她称作“冷美人”,冷美人为什么很美,就是大家都热热闹闹,她却在一旁不言语,旁若无人,但又非常自信,所以她很容易将大家的眼光吸引过来。我觉得维新先生的冰竹画就像冷美人那样,给人一种清冷的美感。  

        陈池瑜(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评论家)

          今天我看到维新先生的这些作品,我简单说几点:  第一点我认为尹维新这个冰竹画新形式的出现,是本世纪初近百年以来美术变革与革命的结果。二十世纪初,陈独秀、康有为和徐悲鸿等开始反对文人画,提出了中国画的革命问题,南方的高剑父也领导了新国画运动,中国画的革新成为了上一个世纪的最大主题,一直延续到今天还没有改完。因为美术革命与文字革命还不一样,显得更为复杂。美术革命需要历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之所以出现了尹维新这样的冰竹画,应该说是中国画寻找新的语言与面貌的成果。  第二点,维新现在画的主要是冰竹,其实,他以前也画别的题材。竹子是文人画的主要题材之一,要突破、要出新,就非常困难。而维新他已经出新了,这相当不容易。他的冰竹画,给人以玉洁、清凉、清水出芙蓉之感,把一种严峻、高雅与清新心态表现出来了,将他那种审美精神与追求反映了出来。另外,他的绘画形式特点也非常突出,他的冰竹和文人的竹子不一样,构图上将叶子进行有规律的组织与编排,可能是他受美术现代化形式的启示,使得他的画面呈现出一种平面与装饰的意味,有一种时代感。  再一个特点是《九月图》系列作品,是他对中国花鸟画的空间意识做的一番新的探索,山水画、花鸟画的韵味兼而有之,从前没有人这样画过,是一种新的尝试。当然我同意大家的看法,他的冰竹画,还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有许多新的课题,需作进一步完善。  最后,我提一点建议,冰竹画总体说来,应该属花鸟画的范畴。古人讲究为花鸟写生,为人物传神,为山水留影。古人的这个“写生”并非西画照搬生活意义上的写生,而是指写自然生活之生气、生趣与生机。所以,他可以再进一步去生活中多作观察,体味自然之性灵与性情,并且在中国古代的审美精神上下些功夫,使得他的这种新的花鸟画形式语言,既是当代的又一定是中国的。

        熊元义(文艺理论家,《文艺报》理论部主任)

          我和画家尹维新的交往已快12年了。在这近12年里,他主攻中国画“冰竹”系列。我认为尹维新中国画“冰竹”系列难能可贵的是表现出了一种精神,这就是中国悲剧的抗争精神。尹维新中国画“冰竹”系列既是对邪恶势力的抗争,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的艺术表现。你看《冬时竹》(1994年),“才过雪,又来寒风劫。寒风劫,叶落稀少,恰似英姿竹劲绝。竹劲绝,悠悠飒飒,节节如铁”(题句)!你看《雪竹独鸣图》(1993年),在竹的昂扬挺拔中,我们似乎听到一种不甘屈服者的无声的奏鸣,从竹梢那只鸟儿阵阵啼鸣中,我们似乎听到对顽强抗争者的有声的赞颂。竹多生南国,其常性是愈暖愈茂,如今寒流突降,雪压冰封,这不是一般的打击,而是致命的摧残,死亡的阴影将它笼罩了,但是竹子并没有屈服,没有妥协,而是抖落积雪,昂然挺立。的确,尹维新的“冰竹画”有点满。但是,其一,他画竹不是自我表现的个人突出,而是群的力量的集中显现,更多的是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岸形象;其二,孤立的几根冰竹在冰霜的残酷打击下是难以坚持的,这就不容易表现那种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在近12年里,中国悲剧的抗争精神遭到了全面的消解和否定。在近12年里,中国当代文艺就是缺乏中国悲剧的抗争精神。因此,我读尹维新的中国画“冰竹”系列,产生了一种凝视美、凝视崇高的强烈感觉,就像在昏暗丛林中看到了一缕旭日之光,仿佛日渐消沉和渐趋堕落的灵魂得到了向上的牵引力,一种热乎乎的感觉油然而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尹维新的中国画“冰竹”系列在当代艺术中有它一席之地。  

        余三定(文艺评论家,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一、人化的自然,从尹维新画竹中感受到了真正人格的坚贞、玉洁、高雅,能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人生境界。从尹维新画中既看到他的独创性的自然形象,更能感受到高洁的人生境界与不倦的人生追求。二、他的画密中有疏,给人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和回味的余地。《雪后》、《初春》、《倒春寒》等作品中的竹子几乎占满了全部画面,且有密不透风之感,但正因为这样,它使我们自然地想像出,画外有画。这样画幅中的“密“与画外的‘疏”形成了和谐的统一和有机的交融。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5(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