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珍

我的首页

我的作品

展览展讯

我的相册

艺术资讯

推荐艺术家

媒体介绍

联系方式

评论文章

组织机构

显示内容
非常规绘画 收藏家青睐

    在市场上近年来备受藏家青睐的当代艺术作品,似乎可以给我们另外一个尺度观察世界。事实上,这些作品很多时候可能都不能被简单称为架上绘画作品。

    在上海沪申画廊6月28日开幕的新展览“越界”集中展示了这种艺术品,集中了26位/组的艺术家,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体验:在你观察这些作品的时候,你首先得追寻一个答案是,这件作品包含了哪些材质?然后要问,他们画的东西在哪里?

    艺术家倪有鱼在维多利亚英国硬币上的画作只是艺术家对个人癖好的小发泄——他酷爱手工活,在接近于直径只有2.2cm的金属硬币表面,倪有鱼把它磨平,然后画上一些戏谑的小图案,有骷髅,有裸女。“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把整个山水画搬上硬币的表面,甚至把每一根枝桠画得纤毫毕现。”沪申画廊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种非常规,表现在艺术家的另一张作品上,则是一种视觉玩笑。名为《蓬莱》的这幅画,在较远距离里面观看,就是一张空空的蓝色画布。等你走得足够靠近,才发现在画面中央有足够小的三座“小岛”。这是艺术家所要表现的蓬莱仙境——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的代称,传说渤海共有三座仙岛,分别为蓬莱、方丈、瀛洲,为神仙隐居修行之地。

    “直到用放大镜观看才发现里面蕴含丰富的图像拼贴和绘画笔触——这很像GOOGLE地图的观看体验。”艺术家介绍说,细心的观者会在看似空空无有的画面,四周发现很细小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这件绘画是妄图用哲学理念打破固有对画面中心的观念,将绘画的大部分精力拓展到画布的边缘侧面,形成极细小微妙的痕迹。这个结合西方“极简主义”和冷抽象的观念与中国古代道家的“虚空无为”的精神结合,就像是对现代主义的视觉的一种嘲讽。

    事实上,类似的玩笑在展览的作品中无处不在。艺术家李青很可能会被误认为纺织艺术家,从2012年开始,他就把上世纪中期的流行装饰物“织锦”运用到一些作品当中,他运用它们不为人注意的背面——通常是一种黑白的负片效果,他把这些图案当做绘画的底层,或者做成墙纸覆盖空间。艺术家把此称为“用现实的双目来摄取现实中的幻象”。

    黄宇兴则对旧床板和旧衣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距离》是件围绕着一张被使用的已有包浆的老床板展开的作品。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它历经反复的覆盖、打磨和着色,但笔触仍经常被木板上自然留存的纹理不自觉的影响和带动。画面中的文字叙述着距离,从银河的宽度、太阳到冥王星的长度,直至地球的直径、气泡的厚度、毛发的粗细以及质子的大小。它们连同画面中出现的陨石或尘埃粒、星系或漩涡,气泡或细胞一起,被反复描绘。

    “史蒂芬·霍金告诉我另外的观察方式,诸如在微观的世界里,水分子的移动和迁徙无法证明时间不可逆转的特性,并且它们永不变化、永不消亡……那么我便可以给我的河流赋予新的形状,我刻画的瞬间也是永远,这不是宗教,它们就在那里,而且属于过我们的身体。”他说。

    展览所选择的艺术家,皆尝试着去探索当代绘画的表面与领域,通过在不同语境下的实践,积极挑战传统的框架和途径。这似乎是眼下在年轻艺术家群体中的一种潮流,语言和技巧往往成了迷幻的宫殿。

    “好像是在迷宫里捉迷藏。”策展人的吴承祖介绍说,“这些感知和形态上的细微变化同时会反映在空间层面上:以构图作为一个整体,不同材料、材质所带来的质感差异会与整个展览空间进行互动,引导着观者不仅从单一的视角去观察,而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对作品以及空间产生感悟。”

    按照策展人的语言,展出作品的美存在于旁观者的概念里而不是肉眼中。在这个关于表达的展览中,所凭借的问题伴随着对于媒介的探索,并且最终,或者说希望知识的主体可以得以拓展。好似日常现实偶尔会像坠入镜面般的水中的一滴颜料四散开,有时又会凝结成或抽象或具象的形态。

Processed in 0.099(s)   10 queries